首页新闻产业企业金融理财股票教育汽车文化房产时尚生活娱乐通信互联网IT明星综艺电影健康

精准医疗时代,安翰、IBM已经上路,就等你来!

2017-04-26 11:14:39    来源:第一产经网    作者:n01    浏览次数:

 2015年11月9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发表了一篇关于过度医疗的文章,文章指出,每年4亿人次的门诊中,很多躯体症状与心理状态相关,接近75%的症状可以在几星期或几个月内自行缓解,根本无需治疗。按照文章的说法这75%的治疗行为属于过度医疗。那什么是过度医疗呢?

过度医疗是全球性问题

准确的医学定义是:如果一种治疗对患者带来的潜在伤害大于其潜在收益,这种治疗就称为滥用,包括过度用药、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等,具体行为大概有:进行不必要的检查或反复检查、无病吃药,小病大医、绝症仍医、“医药不分”导致过度医疗、私人提供医疗服务导致过度医疗等

据统计,美国医疗系统每年因不必要的治疗和没有效果的治疗造成的浪费高达7500亿美元,相当于医疗总开支的30%。新药开发业著名专家、前美国食药监局(FDA)资深新药审评员龚兆龙博士近日在一个医药会议上公开表示,在肿瘤药群体中,一个肿瘤药平均只对25%的人有效。

动脉网了解到不光是美国,在全球这一问题同样凸显。举例为证:

在中国有超过57%的患者接受了不适合的抗菌药物治疗,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大陆2013年使用了16.2万吨抗生素,占全球用量的一半,其中52%为兽用,48%为人用,超过5万吨抗生素被排放进入水土环境中。

在美国,有的地区高达70%的患者接受了本可以不用做的子宫切除术;

而仅膝关节置换手术这一项,在美国有34%的手术是不必要的,而在西班牙这一数字是26%。

WHO(世界卫生组织)预估,每年全球约有620万例不必要的剖宫产手术,其中的50%以上发生在巴西和中国。

与国外过度医疗主要集中在检查、手术为主不同,中国的过度医疗更多出现在药物领域。药物滥用,尤其是抗菌药物、中成药滥用成为中国独具的特色。过度医疗不仅浪费药物资源,还对健康不利,那应该怎么避免呢?

精准医疗是重要解决手段

解决过度医疗行为,除了政策、医生教育等手段,如今精准医疗也被列入主要的解决方式。精准医疗可以避免过度的检查、过度的用药、过度的手术,从技术上帮助减少过度医疗。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学计划”后,一时间“精准医疗”成为覆盖全球的热门话题,并引得医药健康产业市场风起云涌。那么精准医疗到底是什么?它凭什么如此受欢迎呢?

精准医疗(Precision Medicine)是一种将个人基因、环境与生活习惯差异考虑在内的疾病预防与处置的新兴方法。

印象中其本质是通过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组学技术和医学前沿技术,对于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的原因和治疗的靶点,并对一种疾病不同状态和过程进行精确分类,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

其实在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成熟的今天,精准医疗已经从生物基因技术拓展到医学影像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广义上只要满足精准的预防、精准的诊断、精准的治疗都可以认为是精准医学。

动脉网了解到为了抢占这一新的医学高地,各个国家都努力,美国2016年度财政预算中将有$2.16亿的科研经费用于积极推进精准医疗,并为精准医疗确定了短期和长期的目标。短期目标包括在癌症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应用。NIH(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希望基于疾病的基因和生物学知识,来寻找新的更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

长期目标则集中在大规模引进精密医药卫生和医疗保健的各个领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计划收集包括美国各地的1万多名志愿者的基因数据、生物样品和其他健康信息。分析大范围数据来更好的预测疾病风险,了解疾病是如何发生的,并改进诊断和治疗策略。

英国政府创新中心将推出一个“精密医学弹射器”计划,旨在加快精密医学的发展,2015年10月26日宣布将建立六个中心,每个中心将作为英国的整体网络内的区域精密医学活动枢纽,在剑桥总部进行统筹,以更精确地了解疾病,以及有更可预测的、更安全、成本效益高的治疗方法。

2015年3月,中国科技部召开了国家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计划在2030年前,中国精准医疗将投入6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支付200亿元,企业和地方财政配套400亿元。最近精准医疗计划已经完成了论证,“十三五”期间将启动“精准医疗重点科技研发计划”,并将选择性地在全国各个具备条件和优势的区域中的医院和社区内建设示范中心。国家卫计委还公布了约20家医疗机构作为“肿瘤高通量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单位”。

精准医学任重道远

尽管精准医疗的前景形势一片大好,但其实现的过程还面临了很多的挑战。我们且不说靶点药物研发以及基因测序研究等新技术,目前还有很多医生不具备DNA检测资格,或者说无法准确地向病人解读检测结果。

《纽约客》杂志(The New Yorker)刊登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受访者是波士顿儿童医院的遗传学家大卫·米勒,当时一对夫妇带着他们5岁大的女儿来看病。这个女孩看起来协调性不太好,而且身体很容易受到外部感染。之前的医生给她做过DNA测试,想借此了解她的身体发育迟缓是否和已知的遗传状况有关。

这名医生根据DNA检测结果认定,小女孩的染色体22q11区域缺失——这意味着她患上了迪格奥尔格综合征。(DiGeorge)。这种综合征通常表现为学习和生长缓慢及心脏畸形,病人后期发展成精神疾病。目前,尚没有已知的治愈方法。

米勒拿到这份检测报告后,对此进行了重审,他发现染色体22缺失的位置,并不是导致迪格奥尔格综合征的相同位置,这很有可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遗传标志。米勒的结论是:这个身材矮小的小女孩其实没有患上迪格奥尔格综合征。这一结果让女孩的父母大舒了一口气。

这样的误诊就是因为医生的进步、发展并没有跟上医疗科技的进步速度,而这并不是个案,在我国胃癌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有资料显示误诊率高达27%-50%。医生判断胃癌的严重程度时,常把肿瘤分为四期,一期较轻,四期最重,一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9%。

胃癌初期是没有症状的,所以不宜发觉。发展到二期(二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达60%~70%)时才会出现上腹痛、食欲差等类似于胃炎的症状,此时如果不做胃镜而按照胃炎治疗,通常三到六个月后,癌细胞就会向淋巴扩散,这时胃癌就可能发展到三期,三期胃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仅为30%~40%。

安翰与IBM在精准医疗的努力

不过也有公司在做相关的努力,目前安翰胶囊机器人和胶囊内镜云阅片系统与IBM认知医疗影像技术结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医生做好消化道疾病的诊断,让精准医疗加速落地,他们人机同行方向的创新模式给国内庞大胃病患者带去了希望。

安翰医疗的前沿精控胶囊胃镜系统,使用胶囊内镜机器人采集医疗影像数据,以做到更高效率、更低障碍地收集胃部检查信息。对机器人位置与位姿的精准磁控则可以使消化道检查更完整。但每次检查产生的约二万幅影像,给医生带来了数据处理和实现精准化分析等新的挑战。

正好IBM的认知影像技术或可解决这个难题。IBM中国研究院与安翰的合作,旨在通过智能病灶检测技术帮助安翰处理每年产生的数十亿幅影像,提高消化道疾病筛查的精准性和可行性。两者的合作将精准检测、精准诊断、精准预防相结合,同时也可以帮助医生减少漏诊、误诊,让精准医疗进入了普通人的视野。

热点推荐
精选图文
网友爱看
网友热评
阅读排行
  • 第一产经网手机版二维码
  • 第一产经网微信公众号
川公网安备 51172502000113号|网站许可证号: 蜀ICP备15020138号|Copyright 第一产经网(Www.Cnncee.cN) 版权所有